苏东坡性格直爽,仕途一生坎坷,总是被贬到外地做官,有时还没到达那个地方,被贬的地方又改了。南到海南岛,北到石家庄北边的定州,苏东坡很多时间是在被迫旅游中国的路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贬官生涯成就了苏东坡很多传世之作。这也算是历史的一种公平吧。
苏东坡一生在杭州做官两次。1069年任杭州通判,仅次于知州,相当于杭州副市长,这次是三年。二十年后的1089年,再来时做了一把手杭州知州,前后两年。这次他主持疏浚严重淤塞的西湖,消除水患,挖出的淤泥筑成了长堤,同时修了六个桥,以通湖水。堤上遍栽柳树,一可固堤,二可乘凉,而且造景。
长堤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沟通南北交通。当时,苏东坡想得很周到,“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音封)田(参见注释)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完工后,苏轼乘兴赋诗,其中有“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两句。
后人为纪念他造福百姓,命名为苏堤。南宋时,苏堤春晓就成了西湖十景之首,元代称为“六桥烟柳”,列入钱塘十景。
杭州让苏东坡名扬后世,也使他饱尝囹圄之苦。第一次任职杭州所写《杭州纪事诗》导致了御史们迫害他的“乌台诗案”,他们说他“讥嘲国家大事”,还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找依据,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成为他讽刺皇帝的“罪证”。
当时,杭州百姓中流传一句俗语:“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乾隆也受影响,写下“一株杨柳一株桃,夹镜双湖绿映袍”。南宋时,这里还是湖中集市,《武林旧事》记载有清明节盛况:“苏堤一带,桃柳浓阴,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斤斗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现在,苏堤上除了路两边的主角柳树和桃树外,还有玉兰、樱花、芙蓉、桂花(木樨)等观赏花木,四季景色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