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湖西山岛上,苏州第一批早梅悄然绽放。为了更好地呼应市民早春探梅赏梅的习俗,今年1月18日,为期两个月的苏州太湖西山梅花节在金庭镇拉开帷幕。作为苏城早春第一大旅游节庆,太湖梅花节已经连续举办了22年。近年来,金庭镇以花为媒,不断提升“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生态金庭”的品牌,走好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得益于“一枝梅”的引领,2017年,金庭接待游客417.89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3.55%;旅游总收入57.57亿元,增长5.98%。
【梅花节开幕,拉开新年旅游事业新篇章】今年梅花节“主阵地”——西山的“林屋梅海”是太湖最具代表性的赏梅佳境之一,其种植面积之大、品类之多、密度之高,享誉全国,是中国梅文化活动中心之一。生态历来是西山岛最大的优势,绿色是西山岛最亮的名片,建设美丽吴中,西山岛要走在前列。自“区政合一”管理体制调整以来,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不断抢占绿色经济的新高地,主攻环岛公路、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三大战役”,擦亮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四大品牌”,实施现代农业样板区、文旅融合创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城乡一体先行区、幸福和谐宜居区“五区建设”。
梅花节西山岛最具影响力及品牌效应的旅游活动,“林屋梅海”的30多个品种、3000多亩梅花将陆续盛开,也将全面拉开金庭镇2018年旅游事业新篇章。为了让这一连续举办22年的品牌探梅活动更有新意,金庭镇今年动了不少脑筋。
本届梅花节除了在“林屋梅海”景区布置大戏台,上演舞蹈、评弹、魔术等节目外,还设置了“梅花祈福”“游园寻梅”“红包墙”等参与性活动以及创意集市,为游客带来核雕、木雕、剪纸等苏州传统手工艺展示和美食梅花糕、茶点、吹糖人等制作。
为满足游客出游中的食住行游购娱需求,梅花节还推出了“乐享岛居生活”的旅游新概念,主办方将岛内景区景点、农家乐、民宿、采摘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推出整体优惠方案,使太湖梅花节品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也让这一节庆活动真正成为老百姓乐在其中的休闲旅游盛典。
“西山岛历来被称为吴中桃源,是中国内湖第一岛,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天天有鱼虾’,是对其最生动、最贴切的写照。”金庭镇党委书记谈建强说。
【一条绿路走到底,打造“太湖之心”度假岛】近年来,随着中环西线、渔阳山隧道和太湖大桥复线的相继通车,制约金庭旅游事业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大幅缓解。金庭镇镇长姜昊介绍,未来,金庭还将更加精准对位“环太湖生态文旅产业带”布局,充分发挥人文历史、地理风貌、生态环境、果品物产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深化绿色生态、健康养生、农文旅融合品牌建设,精品民宿、骑行驿站、家庭农庄等一系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让“太湖之心”西山国际旅游度假岛这颗璀璨的太湖明珠释放更大发展活力。
对此,金庭镇坚持“一条绿路走到底”,持续深化“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四位一体发展思路;做好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生态资源等各类资源的“加减法”,强化资源配置,共享政策红利;突出规划引领,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民生福祉,加快改造提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持续提升人民的满意度、幸福感。
“金庭之所以被誉为太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得益于我们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姜昊说,2017年,金庭持续推进“263”专项整治和“散乱污”企业关停整治工作,坚决关闭取缔一批畜禽养殖、废品回收企业(作坊),改造提升一批食品深加工、金属加工企业,通过“两断三清”等手段把影响当地环境质量、群众日常生活的企业关停整治到位。通过长效管理,全岛的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夯实,金庭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立足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今年,金庭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目标,从整岛度假旅游角度出发,整合现有资源、拓展营销渠道,做好策划规划、完善产业布局。同时,通过“一枝梅”引领,金庭以碧螺春茶、四季瓜果、太湖湖鲜这些核心吸引物为基础,打造“太湖之心”西山国际旅游度假岛。
【聚焦富民,每年拿出60万元扶持电商发展】围绕“环太湖生态文旅产业带”生产力布局,金庭切实转变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7年,该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83亿元,增长3.54%;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548万元,增长19.75%;农民人均纯收入2.4万元,比往年有不小的提高。
今年是全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年。为此,金庭镇高水平聚力惠民,加快推进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建设,以太湖大桥复线通车为契机,落实好区域供电、供水、供气等民生大计,加快启动实施35公里自来水主管网改造、西山中心小学改扩建、镇区主干次道及立面改造、农贸市场综合整治提升以及医院血透室等民生工程建设。
在富民增收方面,金庭以提高农民纯收入为富民增实效,探索将区“激励挂钩”资金中村(社区)留存部分,统一投入区级产业优化基金,获得固定分红。这样既可用于村级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又可以通过股权分红回馈农民。培育“太湖绿”“一记红”等农业品牌,通过电商、微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农村股份合作社把小农户转变为大农户,在提升金庭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提高农民纯收入。
金庭还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加快发展以民宿为主的旅游服务业,不断完善政府服务和配套政策,引导好农民腾出土地、房屋、果林等闲置资源对外租赁,提升农民资产性收入。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每年拿出60万元用于扶持电商发展,提高农民特别是青年群体创新创业热情,引导创业青年成立产业发展联盟和电商服务平台,力争通过平台建设解决农副产品销售瓶颈,提升农民生产性收入。目前,金庭镇及秉常村分别荣获江苏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镇、示范村称号,现有大批农村青年从事农产品网络销售,有效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经营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