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名称容易造成误导,人们会以为是大象的巨大住所。巴厘无象,这象窟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受到广泛认同的看法是因为窟内供奉着象头的智慧神。还有人说是因昔日有象河之称的Sungai Petanu而得名,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入口处守门的恶魔状似象头。
实际上,象窟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考古遗址。象窟距离乌布中心仅六公里,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充满遗迹的庭院,您将看到岩壁上的雕刻、一个位于中心用于冥想的洞穴以及多个浴池和喷泉。一般认为这里曾经是昔日佛教高僧修行之地,洞窟内壁的洞穴可能是修行者睡觉的地方。
象窟历史象窟历史可追溯到11世纪,1923年被荷兰考古学家发现,最初是供人们冥想的精神场所。从路边和停车场拾阶而下即可看到象窟的主要场地,这里设有许多艺术品和纪念品商店以及小吃摊位。到达底部之后,您将看到一个大厅以及各式各样充满沧桑感的大型石雕,其中一些经过修复已恢复昔日的辉煌。而于 1954 年发掘的水池,具有五尊印度教守护神摸样的雕塑,他们手捧花瓶作为排水口,人们猜测,原来应该有七尊雕塑。象窟现状洞穴很浅,内部是三尊石像,每一尊都身披红色、黄色和黑色的衣服。由于现在经常焚香,洞穴的墙壁上有黑色烟灰形成的线条。从凹陷痕迹可以看出祭司曾经在这里冥想打坐。象窟建于半山,两条小溪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个 campuhan(即“河流交汇处”)。人们认为象窟非常神圣,主要供虔诚的冥想者和祈祷者使用。
象窟遗址群包括三部分:象窟本身、圣泉池及佛教建筑遗迹区。圣泉池是一座印度式露天浴池,已经干涸,池两侧各有三座手持水瓶的少女雕像,是当年的出水口。
象窟除了洞穴外还有利用山体岩石雕塑的石像,洞内雕有栩栩如生的神像。洞外有三个露天浴池,还有寺庙、石雕和亭阁。在入洞口的上方雕刻有面容狰狞的巨型守护神雕像。象洞内光线很暗,进洞时最好带一只手电筒。在象洞的左边是一个象头神和湿显婆神儿子的雕像。洞的右侧有三个男性生殖器的图腾(直立的石柱)。在每一个石柱的旁边各有一个象征女性生殖器的小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