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曾厝垵与沙坡头
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走在曾厝垵,随处可见当年华侨遗留下来的痕迹。建筑是最直观的展示,当年华侨建造了大量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至今仍有所保留。
市井民俗
☆☆☆☆☆
正文全部
只看图片
仅阅文本
厦门景区福建景区国内地区景区
Created on 2018-04-25, Last Modified on 2018-04-25

曾厝垵,中国最文艺渔村,为“曾厝垵文创村”的简称。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位于厦门岛东南部,有兔耳岭之草,太姥山之石,火山岛之礁,自然人文为一体。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作为景区的曾厝垵文创村只占0.33平方公里。

曾厝垵是一个社区,现有曾厝垵社(曾厝垵文创村)、仓里社、前田社、西边社、前后厝社、东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8个自然村。共有10个居民小组,户数1473户,总人口4252人。总称曾厝垵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仓里社17号,占地面积1450㎡),社区设党委会,下设三个党支部,隶属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办事处管辖。

走在曾厝垵,随处可见当年华侨遗留下来的痕迹。建筑是最直观的展示,当年华侨建造了大量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至今仍有所保留。较大的住宅群甚至综合两种建筑风格为一体:古建筑的前面两“落”的屋顶为马鞍脊或燕尾脊,最后一“落”却是南洋风味的“番仔楼”。如今,这些华侨房屋由华侨的后代或亲戚居住、管理。只是它们也像鼓浪屿的老建筑一样,正在一步一步地没落了。

除了建筑外,路旁散落的建筑构件都在提醒着你,华侨经济曾经对这个自然村产生的影响,断残的龙柱、来自吕宋的铁花、台湾日据时代生产的瓷砖等等。

村里最有名的华侨,是曾国办先生。曾国办先生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在1927年和弟弟曾国聪一起投资建设了厦门思明电影院,但是,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投资者,他对厦门的贡献并非仅仅在于此。

早在1920年代,曾国办就投资了当时的环岛路(曾厝垵到镇北关的一段乡村公路,因城市建设已经发生变迁了),三、四十年代又合股投资了厦门到同安的海上运输。改革开放之后,这位华侨已是年迈的老人,尽管他在曾厝垵的多数产业早已经毁于日寇手中,但是他在菲律宾再次表示委托子孙回家乡投资。遗憾天不遂人愿,他不久后就去世了,一切独资、合资、合作也就烟消云散。

村里路边的一块石碑还记录着他的事迹。战争的遗迹也充分表明华侨与曾厝垵血脉相连的关系。村里的老人说,抗战期间村里比较好的房子都被日本鬼子烧毁,小洋楼首当其冲。老人们猜测日本鬼子纵火“番仔楼”,是对闽南华侨泄愤。

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个特殊的阶级--闽南华侨从这个自然村渐渐淡出了。

版权问题公司简况旅游热线:025-85600023
网页二维码
在线咨询
电话号码
025-83765655
83766337
83766339
电话号码
025-83765677
83766337
8376633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