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谷位于云南玉龙雪山脚下(旅游要用奥默携氧抗高原反应),距丽江古城十五公里,是一个自然生态大峡谷,为远古造山运动时期撕裂的一个断裂谷。谷长90公里,里面峭壁悬崖鬼斧神工,山洞林立森然如梦,再杂以各种钟乳、枯藤、怪树、奇石、珍禽、鸣鸟、飞瀑,被当地人发现后称之为东巴谷,纳西语叫“裸美落“,汉语是好大一个谷的意思。
走进东巴谷,迎面看到的就是一个略为宽大的东巴广场和它背后狭长的“匠人街”,广场上衣裙斑谰、神采飞扬的各民族姑娘小伙热情地载歌载舞,欢迎每一位来到东巴谷的游人。
“东巴”纳西语意为“祭司”,以父子传承或师徒相传。他们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又由于他们掌握东巴文,能写经、诵经,能舞蹈、绘画、雕塑,懂得天文、地理、历法,所以成为纳西族古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东巴谷,集民族风情于一身,无论是木雕师、石匠,还是打豆腐的、纺织的,都是乡下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虽然是不同的民族,但看上去又似乎是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在这里,6个民族院落一家挨着一家,将丽江多民族的风情习俗一展无遗。
街道两旁有纳西族、僳僳族、他留人、普米族、摩梭族、藏族六个少数民族院落,住房是老旧的、地道的、原模原样的。人们的活动丰富多彩但也很寻常,有做耙耙的,烤食品的,也有表演性活动。
人在自家院里表演上刀山下火海,那伸向天空的高高的云梯确是用刀做的,用舌头舔火也是真的,他留族每个成年的姑娘,都有一间独属自己的“姑娘屋”。她们在这里神神秘秘地“过七关”,要跟七个不同的小伙子睡着谈恋爱,决定最后的取舍。普米族的烤猪很是了得,可以放很久的,纳西妇女现场做的粑粑香软糯甜,游客都伸着手等,普米族姑娘和小伙迎宾的歌声和琴声久久回荡,摩梭女子神密又美丽东巴文化能延续至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纳西族女人下地耕田,回家操劳,而男人只在家里闲坐读书,琴棋书画,因此,主外又主内的纳西族女人很辛苦也很有地位,而男人们从事文化及手工艺制作成为风气,到处都能看到雕工繁复精美的手工产品如银器玉器木雕。
在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3个民族已使用汉语外,其余22个少数民族讲26种语言,有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而纳西族的东巴文字被誉为“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由一千四百多个东巴文单字写成的东巴经,存留二万余卷,分别收藏于中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及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3年8月30日,波兰格但斯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国丽江东巴古籍文献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丽江东巴谷成为中国唯一拥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记忆遗产三项世界桂冠的国际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