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发现】三星堆遗址,原名兴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鸭子河南岸,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的蜀文化遗址。1929年,村民燕道诚首次发现该遗址。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千米,核心区域为古蜀国都城,面积约3.6平方千米。
【历史地位】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1月,入选“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2024年1月5日,荣获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称号。
【考古发掘与文物出土】重要发掘阶段
1986年:1号、2号“祭祀坑”出土了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金面罩、金杖、象牙等上千件珍贵文物。
2019年11月-2020年5月:新发现6座“祭祀坑”,截至2022年5月基本完成挖掘,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包括金面具、铜大面具、铜顶尊跪坐人像等典型文物。
截至2024年6月16日:3号到8号祭祀坑已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考古发掘面积不到20000平方米,仅占遗址总面积的千分之一左右。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建设与发展】1997年10月: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全面展示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
新馆建设:新馆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设计秉承“馆园结合”理念,突出“消隐”“协调”“实用”三大原则。建筑外形延续老馆螺旋曲线,三个覆土堆体寓意“堆列三星”,室内采用极简主义风格。
【展陈主题】新馆展陈紧扣“古城古国古蜀文化”主题,分为三大展区:
世纪逐梦:展现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历程。
巍然王都:展示古蜀国都城的规模与布局。
天地人神:聚焦三星堆文化的宗教信仰与艺术成就。
【馆区特色】
博物馆馆体外形与地貌、史迹及文物造型艺术相结合,融原始意味与现代设计为一体。馆外设有仿古祭祀台、大型表演场、古典风格建筑群、餐饮娱乐设施、草坪、水域湖面等,体现“馆园结合”的特色。
三星堆遗址及其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现代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其丰富的文物出土和独特的展陈设计,为研究古蜀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