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慈寺
震旦第一丛林大慈寺壁画精妙冠世
四川成都大慈寺作为成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佛教寺院之一,承载了20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从玄奘法师的学习之地到唐宋皇家寺院,从壁画艺术的巅峰到佛教中国化的典范,大慈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其建筑、壁画和文物展现了唐宋时期成都的繁荣与文化的辉煌,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宗教圣地
★☆☆☆☆
正文全部
只看图片
仅阅文本
成都景区四川景区国内地区景区
Created on 2025-02-14, Last Modified on 2025-03-09

1. 历史沿革

始建与兴盛:大慈寺始建于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兴于魏晋,盛于唐宋,被誉为“震旦第一丛林”。唐会昌五年(845年),因唐玄宗题额,大慈寺成为成都唯一保存下来的佛寺,也是蜀中规模最大的佛寺。

玄奘与大慈寺:唐武德元年(618年),玄奘法师从长安到成都,在大慈寺学习佛教经论并受具足戒。大慈寺被视为玄奘西行取经的起点。

皇家寺院地位: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唐玄宗避难成都,因感念大慈寺僧人英干的善举,御赐“大圣慈寺”匾额,并赐田千亩,令无相禅师扩建。至德二年(757年),无相禅师奉敕重建大慈寺,形成96院、8524间的宏大皇家寺院。

历代兴废:大慈寺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宋初部分建筑毁于兵火,但很快恢复;明宣德十年(1435年)毁于火灾,清顺治年间重修;同治六年(1867年)再次重修,形成占地40余亩的规模。

2. 建筑与艺术

建筑格局:大慈寺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包括天王殿、观音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等。寺内建筑融合了唐宋风格,展现了佛教中国化的特点。

壁画艺术:唐宋时期,大慈寺以壁画闻名,有千余堵壁画,作品出自全国知名画师。苏轼曾称赞大慈寺壁画“精妙冠世”。

文物宝藏:藏有唐玄宗所书“大圣慈寺”匾、唐僖宗御像、苏轼《中和院东坡帖》等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3. 佛教与文化影响

佛教中心:大慈寺是唐宋时期蜀中佛教的中心,常年举办73个高僧讲座,吸引了包括前蜀主王建在内的众多听众。

世俗化与佛教中国化:大慈寺通过丰富的世俗活动,推动了佛教融入中国社会生活,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转型。

4. 现代保护与价值

文物保护:1981年,大慈寺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建筑与文物见证了大慈寺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文化传承:大慈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其壁画、建筑和文物为研究唐宋时期的宗教、艺术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

大慈寺作为成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佛教寺院之一,承载了20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从玄奘法师的学习之地到唐宋皇家寺院,从壁画艺术的巅峰到佛教中国化的典范,大慈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其建筑、壁画和文物展现了唐宋时期成都的繁荣与文化的辉煌,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版权问题公司简况旅游热线:025-85600023
网页二维码
在线咨询
电话号码
025-83765655
83766337
83766339
电话号码
025-83765677
83766337
8376633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