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一、地理位置与规模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山麓,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头高14.7米,耳长7米,发髻1051个,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神势肃穆,气势磅礴,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美誉。
二、建造历史
乐山大佛的建造始于唐代开元初年(713年),由海通禅师发起,旨在减杀水势,普渡众生。工程历经三代工匠,耗时90年,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完工。期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曾捐赠俸金,朝廷亦赐麻盐税款予以资助。
三、结构特点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头高14.7米、宽10米,耳长7米,发髻1051个。佛像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神势肃穆,大气磅礴。佛座南北两壁还有唐代石刻造像90余龛。
四、文化与自然价值
佛教文化:乐山大佛是佛教艺术的瑰宝,大佛周围的题刻、窟龛造像及凌云寺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佛教文化空间。
自然景观:景区主要有乐山大佛、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巨型睡佛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形态逼真。
世界遗产:1996年,乐山大佛与峨眉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五、历史保护
乐山大佛自竣工以来,受到了历代人们的保护。可考证的修缮大约有12次。1982年,乐山大佛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1年7月,乐山大佛景区被授予5A级国家旅游景区。
六、周边景点
凌云禅院: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馆内陈列大量实物、文献、图片和模型,展示了乐山大佛九十年建造史和历代保护维修史。
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绘为一体,景色优美,是乐山大佛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墓门披连,密如蜂房,极为壮观。
七、气候与旅游
乐山大佛景区所在的乐山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景区以“山、佛、水”三位一体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
乐山大佛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毅力的象征,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