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磁器口古镇
最具巴渝传统民居、民俗、民风特色的古镇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北部,嘉陵江畔,依山而建,拥有42条巷道和独特的树枝状平面格局,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巴渝传统民居和民俗风情的古镇之一。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历经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发展,成为重庆主城区内的标志性景点。2006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入选“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2022年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古城镇宅
★★★★☆
正文全部
只看图片
仅阅文本
重庆景区重庆景区国内地区景区
Created on 2025-02-16, Last Modified on 2025-02-16

磁器口原名白岩场,也称龙隐镇,处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北部,嘉陵江畔磁南街1号。重庆主城区内唯一的规模最大、最具巴渝传统民居、民俗、民风特色的古镇 。古镇上传统的民居建筑、石梯街巷、遗存的寺庙宫观,是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的天然博物馆 。磁器口古镇依山而建,由山起城。以磁器口正街和横街为骨架,42条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横街向马鞍山脊和溪沟边缘呈枝状发展,形成特征明显的树枝状平面格局。

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在清朝及民国时期得到飞速发展;1958年后,随着水运交通逐渐萧条,古镇日渐衰落 ;20世纪末,凭借古镇旅游潮流,磁器口古镇又再次得到发展 。2006年11月,磁器口古镇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11月18日,磁器口古镇又当选“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2022年1月,磁器口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8月,古镇景区入选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9月,磁器口古镇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景区” 。2023年5月,磁器口街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之一•长江都市休闲之旅组成部分。

古镇的主要景点有翰林院、钟家院、宝善宫、宝轮寺、黄桷坪牌坊等。

【宝轮寺】位于磁器口横街76号,总面积为9046.13平方米。南、北、西三侧以山体顶部崖线为界,东至磁横街左侧街道边界。整寺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斗拱木架结构,是重庆市最负盛名的佛教名刹之一。现存宝轮寺大殿、观音塔、宝轮寺公馆等建筑,大殿前檐下的牌匾写着“大雄宝殿”,是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赵朴初题写。传说,明朝建文年间,建文帝朱允炆辗转流落到磁器口避难,曾在宝轮寺藏匿数年,遂又称龙隐寺。清康熙年间,宝轮寺曾进行修缮,其规模扩大,远超过明代。民国时,除大殿外,仅剩的殿宇和禅房遭日本飞机炸毁。“文化大革命”时期,残存的一些佛像和碑匾被损坏。虽历经多次劫难,但大殿建筑和主佛释迦牟尼佛像得以保存。1983年,重庆政府拨专款进行修缮,随后并迁走了寺庙内的小学和建筑公司。

【翰林院】原名鲤石草堂,也称鲤石学舍,位于磁器口黄桷坪一巷12号附3号,是重庆主城区仅存的古代私塾之一。清乾隆年间,有孙氏一家在此办学授课,其后人在此读书,考中3个举人;另有黄钟音、段大章等人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因此这里流传“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的说法,当地百姓便把该学舍称作“翰林院”。房屋尚存中院,内庭有小拜月台,是当年主人举行家庭祭祀的地方,现为磁器口特色民居茶馆。

【宝善宫】位于磁器口正街128号,占地面积1176.2平方米(含院坝),建筑面积1217.2平方米,是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宝善宫是磁器口九宫十八庙的著名道观,是善男信女祈福求愿之地。院落由三层台地组成,建筑随着地势逐步升高。第一层台地上,可以品盖碗茶,看川剧变脸表演;第二层台地上,是磁器口古镇书法创作基地;第三层台地上,有一座百家姓文化馆 。在民国期间改为嘉陵小学,因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曾就读于此,现内设了丁肇中展览馆。宝善宫现改建为茶文化体验馆,系统展示茶、陶瓷与磁器口文化发展的历史轮廓

【钟家院】位于磁器口黄桷坪一巷17号附1号,占地面积738.4平方米(含院坝),建筑面积537.6平方米,是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钟家院建成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主人是在磁器口长大的钟云亭先生,他自幼聪慧,长大后经人引荐在慈禧太后身边做采办,深得老佛爷喜爱,告老回乡后建此四合院。整个院子有北方四合院韵味,又有南方民居精致典雅的特色。院内展示有明清古床、花好月圆桌等古代文物,是清代民居的重要展示场所

【韩子栋纪念馆】坐落于磁器口幸福街,该馆记录的是地下党员韩子栋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时,与国民党兵斗智斗勇的故事。韩子栋原名韩国桢,1908年出生于山东阳谷。1932年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时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韩子栋被捕入狱;狱中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并辗转囚于贵州息烽、重庆白公馆等监狱,关押长达14年,后于1948年成功逃脱。小说《红岩》中的地下党“疯子”华子良就是以韩子栋为原型创作的

【文昌宫古寨遗址】位于金碧山东麓靠江处,是文昌宫系道教宫观,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原有前后三进殿宇,四周以石质寨墙、寨门围合。现文昌宫殿宇已被拆毁,仅存寨门一座及少部分寨墙,寨门是券拱式石门,由15块截面呈楔形的石材垒砌而成

【黄桷坪牌坊】位于磁器口南街6号,是磁器口古镇的正大门,起着标识的作用。牌坊两边写有一副对联“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是本土文人朱墨的手迹 。“千人拱手”是指古镇商贾云集,每天都有上千船只进出码头;“万盏明灯”是指古镇人丁兴旺,入夜后家家户户点亮油灯,以此描述古镇千年来的繁华景象

【架高来石刻】位于铧拖嘴河滩旁的悬崖上。清光绪年间,由书法家吴筱菘在江岸的石壁上刻“架高来”3个大字,数十里外清晰可见,以警示来往船只]。石壁旁还有石刻“镇水观音”像,今仍有香火供奉。2000年,署名南纪生的诗人所作“划拖嘴上浪飞埃,过此滩无免战牌。一载惊魂都付与,三言警语架高来。贪生转舵多为鬼,拼死冲崖必退灾。信有观音能镇水,千年古道雾重开。”镌刻在镇水观音上面的石壁上

【磁器口古渡口】码头位于嘉陵江边,形成于唐宋之间,繁荣于明清之际,民国时达到极盛。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政府专门设置囤船,开通磁器口至桂花园航线。

版权问题公司简况旅游热线:025-85600023
网页二维码
在线咨询
电话号码
025-83765655
83766337
83766339
电话号码
025-83765677
83766337
8376633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