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又叫洪岩洞、神仙洞、洪崖门,全称为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江滨江路88号,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北临解放碑沧白路,南接滨江路。洪崖洞分为11层,高达79米,总占地面积3.15万平方米。
战国时(公元前316年),洪崖洞为一军事要塞。宋代时,洪崖洞是一座石窟寺庙。洪崖洞之上建有洪崖门,原是一道开门。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重筑重庆城、新建九开八闭十七门,洪崖门始为闭门,洪崖洞与之成为一体。洪崖洞在明期时已成为一个商业街区,在清代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码头,属于重庆的贸易中心。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洪崖门损毁,人们在洪崖洞聚居,搭起吊脚楼,筑成纸盐河巷。抗日战争时期,洪崖洞是重庆市民的避难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洪崖洞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始成为重要旅游景点。2003年,洪崖洞正式拆迁重建。2006年,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建成,于同年9月开业。景区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洪崖滴翠等景观组成,内有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巴渝民间工艺品等店铺。
洪崖洞为“巴渝十二景”之一,同时也是重庆首个百亿级商圈的代表景区之一,在2007年11月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成为全国网红地标,2021年12月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2023年,洪崖洞文旅的营业收入为2179.88万元。2024年除夕日,洪崖洞共接待游客近9万人次。
【吊脚楼】作为西南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建筑,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由于重庆山多,土地紧张,祖先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利用木条、竹方,悬虚构屋,陡壁悬挑,依山建造出一栋栋楼房。依山、靠崖、临江便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洪崖洞吊脚楼建筑群复原了巴渝古都风貌,把古重庆最具特色的吊脚楼、古牌坊、木垂花、悬挑梁、雕刻楼廊、半山街市和青石板路等山地民居集中展现出来,在悬崖峭壁上建成高13层的吊脚楼群,因此被建筑业界称为“中华悬崖城”,被媒体誉为“天空之城”。
【洪崖滴翠】位于洪崖洞景区一楼,是古巴渝十二景之一。洪崖洞一带曾是林木苍翠,树多则蓄水,一条小溪从山林间渗出,沿大阳沟、会仙桥一直流到洪崖洞附近,形成一道瀑布悬空而下,落至崖间再顺着岩石自上而下地汇作涓涓细流。而在少雨的季节,水就呈星星点点往崖下滴,水珠儿被阳光映透得如绿珠碧玉,便有文人们将其称为“洪崖滴翠”。该景点的崖壁后修凿有可供游客穿行停留的崖洞,伫立于此,透过飞瀑不仅可以观赏到石苔叠翠、池水翻澜,还能看到远处的嘉陵江和千厮门大桥。
【洪崖汉阙】位于洪崖洞景区一楼靠嘉滨路车库进口,按照三峡库区巫山出土的文物所仿造,“汉阙”原物(有2个阙)保存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洪崖洞“汉阙”是在“汉代子母阙”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提炼,创造出迄今为止中国第一块“汉三阙”。洪崖汉阙再现古代图腾及祭祀情形,将原来的陡形斜线改为现代的直线,体现出汉阙的稳重与坚固。洪崖洞“汉三阙”已成为渝中区嘉滨路上的重要标志,与洪崖洞景区沧白路入口的“记忆山城”景观雕塑形成呼应,为洪崖洞传承山城文化的主要载体。 纸盐河街江畔酒吧街 纸盐河街江畔酒吧街位于重庆城市垂直滨江最近的地带,街道标高距离常年水位仅约5米。酒吧街以风情酒吧、城市娱乐、夜宵晚餐为业态主体,拥有码头文化的氛围、滨江亲水的资源。
【天成巷巴渝风情街】天成巷巴渝风情街由青石板、石梯、小青瓦、古门窗、街区艺人、民俗大剧院、中华火锅第一鼎、中药坊、易卦馆、百态工坊、老顺兴茶楼、民俗收藏、艺术之家等构成,以“一街三层”丰满的业态结构呈现“老重庆民生百态”,街区巴渝文化氛围浓郁。 洪崖洞街盛宴美食街 洪崖洞街盛宴美食街内的美食较多,涵盖了精品火锅、异国餐饮、重庆私房菜等品类。在这条美食街上停留,还可以欣赏到古香古色的洪崖洞内街、原生态崖壁、城市一线天、两江汇流的壮阔景观。
【重逢1980街】重逢1980街区于2020年打造,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庆市井生活为主题,总建筑面积约3100平方米,艺术化展现了年代生活场景区、年代人物角色演绎区和年代互动体验区等,并在内城区的山城电影院打造了邓丽君全息MR互动音乐秀。 城市阳台异域风情街 城市阳台异域风情街以经营异国风情工艺、休闲怡情制品为主,如南美的水晶、手工艺、印第安面具、丹麦的风车装饰、澳洲的布草、日韩人偶等充满异国风情的商品,皆别具个性。
【辛亥丰碑】辛亥丰碑位于洪崖洞景区十一楼临沧白路侧,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修建,是国民政府为重庆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1912年)蜀军政府都督张培爵而修建的纪念碑,与邹容纪念碑齐名。 洪崖群雕 洪崖洞景区内分散陈列了许多铜雕,都是由时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精心创作的。其中,主雕“记忆山城”可以说是洪崖洞的精神堡垒,整个雕塑高12.5米、宽7.5米,用全铜制作,轮廓上还用金铂镶嵌,造型为象形字“山”,代表“山城”之意。该雕塑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统一,它将重庆的传统吊脚楼拔高、夸张、变形为三个枝桠,犹如一棵大树,强烈地表现了巴渝文化和民俗风情,喻比“山在城中,城在山中”。2006年7月,这座雕像还获得了国家级城市雕塑的金奖。另外,景区内的铜雕还有“新巴渝十二景”“独角戏”“黄包车夫”等。这些铜雕由小及大,通过对市井街巷人民生活细节的创作,传承和宣扬了巴渝文化里刚毅耿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