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城,又称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古城自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设县开始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2020年1月7日,镇远古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镇远古城占地3.1平方千米,河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古城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吴王洞、四宫殿、古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200处。镇远自宋代赐名镇远州,便为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
【镇远古城垣】镇远古城垣分为府城、卫城二城垣。府城垣雄踞舞阳河北岸,石屏山上城墙长2000米,高5米,厚2.8米,沿北面砌有0.7米悬方垛口女墙,城墙中段有一方形炮台,炮台西南约50米处有守城指挥堡遗址。卫城垣南跨五老山,北临舞阳河,周长3.07千米。
【青龙洞古建筑群】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由祝圣桥、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青龙洞、香炉岩组成,背依中河山麓,面临㵲阳河,依洞傍崖,贴壁临空,共有单体建筑36座,在长约300米的狭长悬崖地带间,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驿道建筑于一身,是贵州省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祝圣桥】祝圣桥原名“舞溪桥”,又名老大桥,是一座由青石建造的七孔桥,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城,横跨舞阳河。该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于数次被山洪冲毁,直到雍正时期才得以竣工,因此桥墩属于明代,桥身却属于清代。后因康熙祝寿,更名“祝圣桥”。
【中元洞】中元洞是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岩洞,相传张三丰道长在此修行,故而闻名。中元洞是张三丰修行的地方,而玉皇阁则是他居住之地。中元洞中供奉着千手观音和地藏王菩萨。
【天后宫】天后宫位于府城西门、今新中街,北靠石屏山,南临舞阳河。天后宫在沿海一带称“妈祖庙”,在内陆地区,天后宫相对少见。据考证,舞溪以上只有三处,即湖南芷江、贵州镇远和黄平旧州。但镇远天后宫较险、较高,内中建筑工艺也很美。
【仁寿宫】仁寿宫始建于明代,喻“天下太平,仁和长寿”之意。清雍正年间,会馆迁到中河山万寿宫后,院落交由临江府看管。院落为四周高风火墙封闭的多进四合院建筑,由大门、戏楼、耳房、前院厢楼、正厅、后院厢楼、客堂及后花园等部分组成。
【古民居】镇远古城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江南与山地的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其中“歪门邪道”是镇远的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
【古巷道】镇远的古巷道是镇远古城的腹心,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有“六牌十巷”的说法。迄今遗存七条: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口巷、米码头巷、陈家井巷。
【和平村】镇远“和平村”旧址,全称“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镇远和平村工作队”旧址,原为国民政府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
【周达文故居】周达文故居亦称“周公馆”,位于镇远县卫城和平街南侧。周达文故居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是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