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距贵阳市中心城区29千米,距花溪城区12千米,为明清两代军事重镇。
青岩古镇城内面积3平方千米,景区规划总面积约5.8平方千米,街巷用石铺砌,民居也是石砌的围墙、柜台、庭院。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瓦屋面、重檐悬山、花木门,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岩古镇4条正街、26条小街和巷道遍布楼、台、亭、阁、寺、庙、宫、祠、塔、院等众多古迹。
2005年9月,青岩古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7年2月,青岩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岩古镇景区旅游资源覆盖全部8个主类,31个亚类中的21个,155个基本类型当中的51种,并且聚集了数量众多的旅游资源单体,成为主题明确、特色突出的旅游景区。青岩古镇景区完整性较好,明清建筑、文物景点、店铺等各种单体及整体布局、街道风格保存完好,建筑风格与布局统一。
青岩古镇4条正街、26条小街和巷道遍布楼、台、亭、阁、寺、庙、宫、祠、塔、院等众多古迹。古镇城内3平方千米范围中,有各类文物景点近百处。这些文物古迹归纳起来主要有一宫(万寿宫)、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五阁(奎光阁、文昌阁、云龙阁、三宫阁、玉皇阁)、八庙(孙膑庙、财神庙、火神庙、黑神庙、药王庙、雷祖庙、川主庙、东岳庙)、九寺(九泉寺、慈云寺、欢音寺、朝阳寺、寿福寺、圆通寺、迎祥寺、凤皇寺、莲花寺),还有青岩书院、状元府、水星楼、名人故居、石牌坊等等。旅游综合服务区有赛车场、演艺中心、古镇风情街、特色客栈等,为古镇增添了现代气息。
【牌坊】青岩古镇城中原有八座牌坊横跨在石板铺筑的大街上,如今尚存两座百岁坊和一座贞节牌坊。定广门内的赵理伦百岁坊,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奉旨建造的。它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的石牌坊,高9.5米,宽约9米。精心雕琢的石牌坊,在蓝天白云之中,显得空灵。正中的横额上,镌刻着道光皇帝的题额,正面是“七叶衍祥”,背面是“升平人瑞”,上端有“钦赐”二字。抱柱的四对石狮子非同寻常,不是站狮,也不是卧狮或蹲狮。八头狮子仿佛是从高山上俯冲下来,富有灵性。
【万寿宫】万寿宫为江西会馆,供奉东晋的许逊真君。许逊,江西南昌客家人,生于吴赤乌二年(239年),年轻时修道,因道誉日著,举为孝廉,曾任蜀郡旌阳令,倡行忠孝,利济百姓,归隐后又治理鄱阳湖水患保一方民生,百姓敬为神明,在他仙逝后于其故里(今南昌市新建的逍遥山)建许逊祠祀之。南北朝时许逊祠改称游帷观,宋真宗时改称玉隆宫,宋徽宗时改称玉隆万寿宫,简称“万寿宫”。徽宗崇道,敕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后人尊称“许真君”,万寿宫渐成江西土客融合的文化纽带,成了江西人信仰的载体。明清以后江西移民把万寿宫建到了全国各地,据查约有1400多座,有江西人的地方就有万寿宫。在异地他乡,万寿宫是江西人的同乡会馆,又是江西商人的商务会所,他们以会馆为号召,团结一体,共谋发展,昌盛时期还涉足慈善公益事业,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开拓力以及对于经济的推动力。青岩万寿宫是一个偌大的建筑群,有正殿、配殿、两厢和戏楼。江西人常在此聚会,饮酒看戏,洽谈商务,联络感情,故有“酒戏台”之称。门前牌楼上的“八仙图”浮雕,体现了商人的竞争意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万寿宫的“八仙”暗中变成了“九仙”——多了一个许真人。
【状元府】状元府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坐落在小镇状元街1号,状元街与北街交接,靠南边那一截叫“下院街”,北街干道上有指示路牌比较容易找到。大院门前是一副简单的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显示了主人一生的志愿。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均为一正两厢,风格是歇山式,总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左右。现存前殿、正殿、两厢和朝门,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寿”字残迹,据说这是赵以炯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
【慈云寺】慈云寺位于北街5号。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总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传说是西街吴姓人家捐修的。整个建筑构架保持完好,有很多石柱础为贵阳市石柱础中石雕艺术精品。
【北城门】北城门又称玄武门,为重檐歇山式顶木结构建筑,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是古代钦差下达皇帝圣旨的场所,初建于明朝天启年(1621—1624年),清顺治十七年(1600年)班麟贵之子应寿子承父职(土司)将土城墙改建为石城墙,清嘉庆三年(1789年),武举人袁大鹏重修扩建,是青岩古镇的象征之一。
【文昌阁】文昌阁位于东街143号,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赵公专祠】赵公专祠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南街,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为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字畏三)之专祠。专祠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由山门、通道、过厅、两厢房及大殿组成。清同治二年(1863年),赵国澍进攻灯花教何得胜部阵亡。清廷追封他为太常寺卿,赏骑都尉,准世袭,并降旨建赵公专祠。2001年,对专祠进行了维修,2003年,该处被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福寺】寿福寺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又称湖南会馆,二进院落,有山门、戏楼、两厢、正殿、后殿等。戏台上的“双龙戏珠”和殿前的两棵古桂花树一起组成“双龙戏珠、龙凤双贵”的深刻寓意,为省级文保单位。2000年对寿福寺进行了修复,并将旁边的孙膑庙纳入寿福寺范围。
【迎祥寺】迎祥寺是贵阳的古刹之一,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有“黔山祖庙”之称。寺有三重,前为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观音殿。奇怪的是,在观音菩萨楼上,却坐着一个三眼、四头、八臂的“斗姆”,因为佛、道共处,当地人常把迎祥寺呼为斗姆阁。
【名人故居】抗日战争期间,青岩城墙完好,四座城门依旧,偏僻安全,接纳了很多的“避难者”。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在青岩建立安宣点,把许多革命干部家属疏散到这里来,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博古(秦邦宪)的家属都曾经在青岩住过。李克农亲属曾居处:位于青岩镇北街10号,民国二十八年至民国三十年(1939—1941年)李克农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属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邓颖超之母曾居处:位于南街75号,邓颖超之母杨振德女士民国二十八年至民国三十年(1939—1941年)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经营快餐;周恩来总理之父曾居处:位于青岩背街2号,民国二十八年至民国三十年(1939—1941年),周恩来父亲周懋臣老人曾在此居住,已对外开放。
【张公馆】原为蒋介石的侍从张尚钦及兄弟张尚全的住宅,为民国年间建筑,是青岩典型民居。该建筑地块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修复后的张公馆将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公馆文化,成为贵州非遗文化、民俗文化表演及非遗文化产品、手工技艺展示的窗口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