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行辕就是息烽集中营。四面崇山峻岭,古树参天。山里有湖,有洞,地形隐蔽险要。息烽集中营设监狱八栋四十三间。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等。“义斋”为女监狱。称重庆望龙门看守所为“小学”、称重庆白公馆监狱为“中学”、息烽集中营所关押的则是从全国各地押来的“要犯”,称之为“大学”,而留学则是处死的黑话。
息烽监狱,南距贵阳2百多里,北距遵义1百多里,东西距中心地带很远。这个地方山多人口少,解放前该县仅有2000人口,交通极为不便,十分封闭,最容易对外保密和保卫,所以国民党特务系统选中这里建一座监狱——息烽监狱,把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政治犯(共产党员、革命者)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到这里,又安全又不易走漏风声。从38年到46年间,这里设牢房800多间,先后关押革命者1200多人,仅有200多人活下来,近千人被杀害。
【集中营大门】息烽集中营的大门很简单,但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明明是屠杀烈士的魔窟,大门上却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的牌子,中间是扎眼的国民党党徽。进入大门,两侧是一段由翠竹簇拥的道路,使你感觉好像来到了哪个花园。进入大院的中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草地,我站在路边久久的凝望着,路标说明这里是集中营的操场,每天早晨,集中营被关押的人员在此跑步,这里亦是军统人员平时打球的场地。在道路的另一侧是一片洼地,清澈的湖水、碧绿的青草、曲折的廊桥,路标说明此地是军统叫做“明心湖”的休息娱乐的场所。
【明心湖】虽然是清波绿草,但一想到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每天早上锻炼的都是失去自由的人群,都是与旧制度抗争的战士,都是心胸坦荡面对死亡的社会精英,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沉重和压抑。
在操场的左侧是军统的办公场所,这里除了财务、医疗等场所以外,还有一处特务行刑的房间,屋内各种刑具俱全,镣铐锈迹斑斑,给人一种阴森之感。
【牢房】在院落的四周则是一排排木制的板房,隐藏在丛林之中。和其他监狱钢门铁窗相比,这里牢房特别之处是全部的木制结构。同集中营院内的清波绿草一样,军统在牢房的管理上更带有文化的气息。集中营内的牢房划分成九个管理区域,分别用“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还有一个“特”字加以命名,并在其后缀上斋字。在以各种“х斋”命名的牢房之间有高墙相隔和独立的武装警卫,然后在其外围,另有用铁丝网和碉堡组成的外围警戒圈。
集中营中有几处地址记忆深刻,在集中营的一角有一棵树木,树冠全无,只剩下树干,在树干的中部清晰的刻着“后乐”两个繁体字,这是许晓轩烈士留下的遗迹,从字义上能体会到烈士宽大的胸怀,此二字之含义堪比范仲淹的《登岳阳楼赋》。
在集中营内有一处专门的女监,在女监的三室门前有单独的介绍,这里是小萝卜头曾经住过的监室。室内不过十几平方米,一半面积是用木板搭成的地铺,这就是失去自由人的全部世界。
【山洞】在牢房的附近有一处天然山洞,集中营内称为“猫洞”,这里被军统改变成对烈士行刑的场所。山洞深达十几米,内部有几间房子大,站在洞口,可以想象出这座人间地狱当时的惨景。由于在洞内拢音,不易暴露,军统在解放前撤离集中营时,在此地对烈士进行了集体杀害,然后堵住了洞口,解放后发掘时洞里的遗体犹在,为了纪念牺牲的烈士,附近修建了一座纪念雕像。
【杨虎城的牢房】在集中营内有一处专门关押杨虎城的狱所,独立院落。在息烽的南望山还有一处天然山洞叫玄天洞,玄天洞囚禁处深藏于高山峡谷中,系一自然天成的洞穴,洞口成上元下平的的半圆形,洞顶最高处15米,最宽处54米,进深130米,洞内面积3400平方米。因其地势险要,岩壁陡峭,偏僻难寻,人迹罕至,便于隐藏,成为民党军统关押“重要”犯人的秘密所在地。1938年10月至1946年7月,杨虎城将军与夫人谢葆真、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一家曾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被关押了八年。这里已经人去楼空,但原貌犹存,七十年后来到此处,仍然能感到阵阵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