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人村寨风景名胜区,又称(Lop Nor Village),也被称为阿不旦(罗布方言中意为“水草丰美,适宜居住”),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墩阔坦乡境内,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距县城28千米,总面积134平方千米。 罗布人村寨风景名胜区是新疆的沙漠胡杨旅游目的地之一。2010年,罗布人村寨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2年10月31日,新疆罗布人村寨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八批1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罗布人村寨风景名胜区地形地貌以沙漠、戈壁为主,伴有绿洲点缀其间,展现出独特的地质特征。水文方面,靠近塔里木河等。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日照强烈,温差大。植被类型以荒漠植被为主,包括梭梭、胡杨等耐旱植物。主要观赏景点包括罗布人传统村落;沙漠探险区,提供越野车冲浪、滑沙等体验活动;以及生态保护区,让游客近距离观察沙漠中的独特生态系统。此外,还有历史遗迹区,如古老的烽燧、墓葬等。
【罗布人文化展厅】罗布人文化展厅自2014年起开始筹备建设,总面积达到1260平方米。展厅内陈列有考古发掘的文物及近现代收集的生产生活相关物品共计700余件。展厅布局分为三个区域:主展厅聚焦于罗布泊、楼兰古城、小河墓地、营盘古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等历史遗迹与人文特色,展现了罗布人随水源迁徙及其与周边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此外,展厅的南北两侧还分别设有烽燧厅和塔河厅。
【阿不旦美食广场】阿不旦美食广场是美食一条街展示罗布人特色美食。
【胡杨硅化木】胡杨硅化木是一种独特的物质,部分呈现为“石”质,部分则展现出“玉”质特征,均具有较高的价值。硅化木起源于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是树木经过长时间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
【西域第一大烤坑】2013年4月29日,“新疆首届罗布人烧烤节”在西域地区的一个大型烤坑举办。该烤坑一次性容纳并烤制了116只羊。烤制完成的羊肉色泽金黄,质量优良,验证了“尉犁羊肉香飘天下”的说法,并因此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认证。
【烽火台】烽燧构成长城的关键部分。汉代中央政府为强化边防防御,于河西走廊及西域关键交通线路上建造了众多关隘与烽燧设施。至汉宣帝统治时期,烽燧体系及城垒关卡已广泛分布于西域地区,表明国家对西域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辖。
【长寿门】罗布老人的形象源自“罗布人代表”肉孜·沙迪克。2004年9月28日,肉孜·沙迪克前往北京,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2005年,沙迪克老人逝世,享年104岁。他成为了罗布人村寨的一个重要象征,同时也寓意着长寿。
【胡杨林保护区】胡杨林保护区环绕罗布人村寨,是一片珍贵的生态保护区域。在这片区域内,生长着众多历经千年的古树,即便在干旱的条件下,它们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尤为突出的是塔里木河胡杨林公园是世界知名的胡杨林景点之一。
【罗布人民俗文化区】罗布人民俗文化区展示了罗布人的民俗文化,包括罗布人的民间歌舞、服饰、艺术品等,游客可以在此深入了解罗布人的历史文化。
【罗布人祭坛】早期的罗布人,面对生老病死、寒来暑往也是充满喜怒哀乐。他们不太笃信宗教,除了敬畏天地、敬畏日月、敬畏自然,其它一切也就随遇而安了。
【帕拉孜坊】帕拉孜坊是罗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用彩色羊毛线编织的手工平纹毛织品,是新疆古老的手工艺之一。它是用彩色羊毛纺织编织而成,图案多为各种几何形的组合体,其编织方法与地毯大体相同,有多种用途,可作地毯、床毯,装饰品,也可作为马、骆驼等乘骑工具的披毯。
【罗布淖尔国家湿地公园】罗布淖尔国家湿地公园是尉犁县的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罗布人村寨风景区东北。该湿地公园占地面积达到1766.7公顷,是一个典型的干旱荒漠隐域性湿地。湿地类型多样,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沙丘间湖泊和河滩等。
【古墓群】古墓群是罗布人村寨周围分布着许多神秘的古墓群,据说埋葬着古代罗布人的贵族和英勇战士。这些古墓造型奇特,是研究罗布人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