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苏堤位于中国浙江杭州西湖西部,南起南屏山下花港观鱼,北抵栖霞岭下曲院风荷和岳庙,全长约2.8公里,将西里湖同外西湖分割开来,与白堤、杨公堤并称为西湖三堤。1089年,时任杭州知府的苏轼疏浚西湖,以淤泥和葑草筑成联系西湖南北的长堤,后人遂以其姓命名该堤为苏堤。南宋时期,由于苏堤连接了南北山,是杭州市郊的重要交通要道,所以逐渐发展成为集市,成为杭州市民郊外踏青的必到之处。再加上苏堤两侧遍植柳树、桃树,又杂有玉兰、樱花、芙蓉、木樨等多种观赏花木,风景优美。苏堤春晓就成为了西湖十景之首。
西湖苏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动人,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每当春风吹拂,苏堤上杨柳吐翠,艳桃灼灼,长堤延伸,六桥起伏。晨曦初露时,湖波如镜,桥影照水,鸟语啁啾,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笑脸相迎。置身堤上,湖光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多方神采,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西湖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苏堤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苏堤长达二千余米,两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柳树成烟,掩映湖面,风趣横生。有诗为证: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苏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杭州人将这六座桥俗称为“六吊桥”,民间有“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歌谣。解放后六桥重新加固并拓宽,桥栏杆全部采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图案,保持古桥原有风貌。
西湖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它们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路。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申遗成功后,杭州加大了对“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的保护和宣传。西湖景区及周边推出了以讲解景点历史文化,展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风貌为目的的多媒体电子导游服务。该服务和杭州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联合推出。能以真人语音自动讲解西湖八十景,西溪湿地,宋城,河坊街,南宋御街等景点和历史文化街区等600多个景点。
苏堤上共有六座拱桥,也是为了连通水路,预防和疏导水患,桥的名字很多包含这层含义。拱桥从南向北依次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第一桥】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桥边有垂柳,桥下碧波荡漾,桥下左面的西湖一角是小南湖,对岸有一座楼台,红墙曲廊,景色幽静,这是过去蒋庄的旧址。过花港公园正门向前,就是锁澜桥。
【第二桥】锁澜桥两边湖面逐渐开阔,左边是西里湖,右边是外湖,这里可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
【第三桥】是望山桥,宝石山、吴山左右对峙,可近观东侧湖中的三潭印月和阮公墩。在桥上西望,丁家山青翠爽目,双峰插云清晰可见。
【第四桥】是压堤桥,和锁澜桥同样蕴涵了护堤之意。压堤桥大概处于苏堤黄金分割位置,旧时是湖船东西往来的通道。桥南还有“苏堤春晓”碑亭,书法出自康熙帝,他的楷书很有水平。
【第五桥】东浦桥是西湖看日出的好地方。桥左边是金沙堤,上边有座玉带桥,把西里湖隔开,北面的称岳湖,湖面种植荷花,“曲院风荷”就在岸边。
【第六桥】是跨虹桥,这里可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配以湖光山色,如同天堂仙境。映波和跨虹在长堤南北相望成一对景色。
六桥全部用安徽茶园石修筑而成,颜色微绿,和周围景色协调,加上堤上的樱花、紫薇、桂花、芙蓉等,春天景色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