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菽庄花园
海上江南尽显中西合璧的园林艺术
位于厦门鼓浪屿的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原为台湾富商林尔嘉的私家园林,后开放为公园。园林以“藏海”“补山”为设计精髓,巧妙融合山海景观,四十四桥蜿蜒入海,十二洞天假山曲径通幽。园内钢琴博物馆藏有世界名琴,琴声与涛声共鸣。红砖亭阁、曲廊荷池与碧海蓝天相映,尽显中西合璧的园林艺术,被誉为“海上江南”。
主题公园
☆☆☆☆☆
正文全部
只看图片
仅阅文本
厦门景区福建景区国内地区景区
Created on 2025-03-01, Last Modified on 2025-03-08

菽庄花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岛南部,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2006年5月25日,包含菽庄花园在内的鼓浪屿近代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菽庄花园背倚晃岩,面临大海,东邻观海园,西眺港仔后。全园分为藏海园、补山园两大部分,各造五景。藏海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

【眉寿堂】 为园主宴请宾客之所。“眉寿”意即长寿,语出《诗经》中的《期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苏东坡《次韵郑介夫》写道:“祝君眉寿似增川。”眉寿堂又称谈瀛轩,“谈瀛”语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起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里的瀛洲,用以隐指台湾,因被日本占领,园主难于返回。这一命名,表达了主人怀念台湾和板桥别墅的心情。眉寿堂临海两边有曲堤,每逢大潮,坐在堤上俯身可以掬水,倘在月夜,又可领略“掬水月在手”、“满目飞明镜”的意境。

【壬秋阁】 建于农历岁次壬戌之秋而得名,落成之日,正逢久雨初晴,江山如洗,主人趁此良辰邀客吟诗,自己也吟有:“横江鹤去笛声在,未信消沉八百年”之句。壬秋阁水陆各半,东西两拱门,一背陆一朝水,在此可观山赏海,山岚流云,帆影鸥鸟,尽收眼帘。

【真率亭】 形状似菱,背山临水,主人经常和宾客在此亭促膝畅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此见仁见智,各抒已见,可达到“真诚坦率,胸无芥事”的境界,便以“真率”命名。

【渡月亭】 平面呈半月形,临海一侧为圆弧,四柱擎顶为廊,后侧墙开大漏窗,两边石刻楹联: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分明提示了这是看月好所在。此亭筑于桥径之间,两端接桥,在功能上亦起桥之作用,是桥亭合一的建筑。

【四十四桥】 乃全园主景,因主人建桥时四十四岁而得名。此桥下有闸门,把海水引入园内,构成了大海、外池、内池三处,把大海藏进去。由于桥身迂回曲折、凌波卧海,宛如游龙。桥中有出水两块巨石垒叠,下面一块卧水而镌有“枕流”;上面一块耸天而镌有“海阔天空”。巨石把长桥分为两段,但相通蜿蜒一条龙,各转弯处有“真率亭”、“渡月亭”、“千波亭”、“招凉亭”和八角形观钓台(一面墙上刻有“美鱼”)等。渡月亭有楹联:“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千波亭造形幽雅精巧,游人在此观潮、听涛、踯躅、盘桓,均能各尽其妙。

【千波亭】 造形幽雅精巧,游人在此观潮、听涛、踯躅、盘桓,均能各尽其妙。

【招凉亭】 在四十四桥滨海尽处,另成一景。亭状如展开的折扇,亭旁有一片15度倾斜的削壁,状如屏风,题名为“石屏”。三伏炎夏,屏引风人亭,亭如扇招风。壁上有“峰回路转”的题字,无路可通,但潮退时可从亭下石坡、沙滩,绕过草子山到达田尾黄奕住的观海别墅。在月夜,坐在亭里,看皓月当空,静影沉壁,令人浮想联翩,月下涛声,轻如细语,仿佛与人谈心。明月之夜,游此最佳。

【补山园】 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补山园也有五景,即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以后又陆续建小板桥,熙春亭、茅亭、扇亭等。

【亦爱吾庐】 乃林家居住的院子,昔日用竹篱笆围起来,并种菊花,主人在欣赏“竹禽茅舍自甘心”之余,对家居情景,颇为自得,故名“亦爱吾庐”。

【顽石山房】 是主人读书之地。取顽石点头典故。园主自比“顽石”,希望通过努力,得以悟道,他以此勉人励已:做学问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水到渠成,有所成就。叔臧晚年自号百忍老人,其著作即名为《顽石山房焚馀稿》。

【十二洞天】 是人工造出来的连环洞,像猴子洞,因客人进洞摸不出路来,又叫迷魂洞。十二洞天,即十二洞室,以地支的子、丑、寅、戊、亥为名,用紫红、棕赤色的砂岩、页岩、砾岩、火山流纹岩筑成,洞室大小、形状各异,小径错落、上下盘旋,曲折迷离,寓意“洞天福地”。

【听潮楼】 原在壬秋阁后小川堤旁,因临海滩,潮水澎湃,其声訇然,故名“听潮”。楼系两层土木结构,解放前拆毁改为草坪。今在草坪,仍可听潮。

【小兰亭】 民国十三年(1924年)3月,落成,园主人效东晋王羲之等人兰亭修禊故事,临水为祭,吟诗作赋,并在全国范围内征文,后来,集中佳作,出版了《菽庄小兰亭徽文录》。征文中写道:“纳山海景于一园,集园之胜于一亭。”“忆壬戌七月既望东坡始驾扁舟,当永和继暮之春逸少尝临曲水。”1959年,小兰亭于特大台风时被毁。

版权问题公司简况旅游热线:025-85600023
网页二维码
在线咨询
电话号码
025-83765655
83766337
83766339
电话号码
025-83765677
83766337
8376633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