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水洞沟
时空叠影·史前边塞奇境
水洞沟旅游区位于宁夏银川市灵武市,距市区19公里,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发祥地”与“中西方文明交流见证地”。景区以7.8平方公里雅丹地貌为核心,魔鬼城、红山湖等20余处土林奇观与30万平方米湿地相映成趣,形成“塞上江南”独特景致‌。这里完整保留着明代长城、藏兵洞窟等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暗器密布的峡谷兵城再现古代戍边智慧。游客可穿越四万年时空,乘骆驼车探秘史前遗址、泛舟红山湖观水岸长城,或体验沙漠越野、滑索等多元项目,感受“一步一史诗,一景一乾坤”的文旅融合魅力‌
历史遗迹
★★★★★
正文全部
只看图片
仅阅文本
银川景区宁夏景区国内地区景区
Created on 2025-03-02, Last Modified on 2025-03-04

银川市水洞沟旅游区,简称水洞沟旅游区,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临河镇境内的旅游景区,西距银川市19千米,南距灵武市30千米,是在水洞沟遗址上建起的一座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7.8平方千米。2015年7月1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水洞沟旅游区被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银川市第3家,宁夏回族自治区第4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水洞沟遗址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旅游区内的北方明长城、“横城大边”、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构成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旅游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经历了千万年的风沙雕蚀,这里还集中了魔鬼城、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柽柳沟等二十多处土林奇绝景观。

【水洞沟遗址博物院】 分地上环廊展示和下沉介入式动感体验两大部分,环廊由序厅、人类进化史、中国旧石器、水洞沟旧石器、结束语五个部分组成。

【明长城观景台】 新修建的明长城观景台,水洞沟明长城遗址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明长城西至入黄河巨龙的长城小龙头称为两龙交汇处,东至盐池境内。

【将军府邸遗址】 将军府邸遗址,占地面积不算太大,但当初的建筑却十分宏伟,是一座歇山顶式的建筑,应是戍守长城下级军官的将军府邸。这三块精致的石刻,两个是位于府门前左右的鼓型旗杆座,它们代替了古时的夹杆石,是用以固定插在杆座中的军中大旗的。另一个是府门前的装饰石,俗称“石面”,本应有两座,分另立于府门前,左右各一。从残存的砖瓦来看,将军府一直延用到清代,后来大约经过修缮。将军府邸遗址的旁边,是“亭障”的遗址,“亭障”四壁是用黄土夯筑而成的围墙。

【红柳滩】 “红柳滩”名称的由来,是因盐碱滩遍生红柳而得名的。红柳,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灌木,往往生长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盐碱地里,因株干呈暗红色而被称之为“红柳”,中医学上称之为“柽红柳”。

【红山湖】 湖面因位于红山地区,所以名为“红山湖”。“红山湖”也是蓄积边沟之水而成的,丰水期,湖面可于峡谷中向东延伸2千米多。但经地质专家考察,发现这一线临水的崖壁下,因湖水长期浸蚀,已相当酥软,有几段崖壁已出现裂缝,而且有下沉的趋势,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目前正在按照专家的意见编制方案,融开发和保护为一体。

【大峡谷】 大峡谷是自然形成的冲沟,有10~15米深,风蚀地貌,土林景观,绵延4千米左右,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明代时,这又成了明长城“深沟高垒”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峡谷两岸经常年的风雨剥蚀,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深厚的黄土经长期的雨水冲刷,土柱突兀壁立,造型奇特,形成了“土林”。“土林”又经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般地形成千奇百怪的形像。

【红山堡】因位于红山地区而得名。据史书记载,古时在夕阳的照射下,这里山峦一片鲜红,因命为“红山”后讹传为“横山”,“红山堡”旧时也就一名“横山堡”。它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总制陕西军务户部尚书秦纮筑,距今已有500多年。“红山堡”本属灵州千户所辖,其为正方形,边长均为 300米,设东门一道,有瓮城,门向南开。墙高8米,底宽7米,顶厚4米,是按照明代长城沿线70里一城,30里一堡的防御体制设置的。东至清水营50里,西至横城20里。

【藏兵洞】 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分为2006年发掘的1号藏兵洞和2012年9月20日发掘的2号藏兵洞)。这在全国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在中国的长城防御体系中,有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全国还没有,这里是独一处。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藏兵洞是中国最早的地道战遗址和原型。

【水洞沟村】水洞沟村是一个古老的地穴式的聚落遗址区。在古老的水洞沟村里,保留着北方先民们创造的窑洞式、地穴式、半地穴式、浅地穴式的居室。这种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居室,往往建在黄土层较厚的山坡或沟岸上,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水洞沟村继承了这种古老的居住方式,在黄土坡上先挖出一定深度的地穴,然后在地穴四周边缘上,用土坯垒起矮墙,使之高出地面,再以桁条,木椽搭顶,复以柴草,在柴草上糊以泥巴,防止漏水。

这种居室建筑极其廉价,是远古人类居住方式的最佳选择。中国北方地区群众习称其为“地窝子”、“地窨子”。它产生于生产力极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伴随着人类存在了数千年,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逐渐被人们废弃,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水洞沟村聚落共有29处地穴式建筑遗址,景区选择了其中一些地穴式的居室进行了恢复,游客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先民们的居住形式。

【魔鬼城】 所谓“魔鬼城”,实际上是一处独特的雅丹地貌土林景观,记录了比较复杂的地质过程和环境历史。经过数万年的风雨剥蚀,自上渐新世(约开始于六、七千万年前)干旱盆地沉积到全新世晚期(约一百万年以前)沉积的地貌,被大自然鬼斧神王地造就了这种像一座被遗弃了千万年的古城一样的地貌景观。走进这座魔鬼城,风雨剥蚀的土柱像凋零的古塔,巍然峭立,断崖绝壁像残断的城墙,裂裂缺缺。它们各自具有的不同形体,很容易引起人们不尽的遐想,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似是传说中的各种魔鬼的形象;而从总体来看,这里又像是一座城垣,因此被人们称作“魔鬼城”。“城”内堆积的流沙,是沙漠地带雅丹地貌特有的景观,再加上丛生的荒草,使人倍感历史的沧桑。

【芦花谷】 “芦花谷”是深沟峡谷,原为古清水河,今称边沟的一段。沿“芦花谷”峡谷,可直接到达原清水河的源头,灵武清水营。近年来,由于降水量少,边沟补水困难,沟底河床露出,遍布鹅卵石。前不久,经水洞沟运营单位进行保护性地开发利用,沟内已培育成长约一千米的“芦花谷”,春夏芦苇摇曳,一片葱绿可爱;秋冬芦花如雪,白色的芦叶瑟瑟两岸是高约15米的断崖峭壁,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塞外景观。

【张三小店】 张三小店与水洞沟文化遗址的发现,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曾师从法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德日进的贾兰坡先生,在1982年所写的回忆文章《我所认识的古生物学大师—德日进》中写道:“水洞沟是荒漠地带,附近一带至少在方圆5千米以内荒无人烟。但是这里却有个小小的店房,叫做“张三小店”,只是为了东来西往的旅客设立的。小店至多能住四、五个人,也不卖饭,只是客人自带粮米,代为烧饭罢了。当年德日进和桑志华两位在那里发掘的时候,由于当地人很少见到外国来客,面貌、服装、习惯又和当地人不同,因而惹起很大注意。直到今日,尽管张三夫妇都已亡故,但是人们一提起两位外国人来,还谈得津津有味。据说这两位西方客人每天只吃土豆和鸡蛋,吃顿烙饼也不容易。因为附近很难买到面粉,更不用说咖啡牛奶了。”

版权问题公司简况旅游热线:025-85600023
网页二维码
在线咨询
电话号码
025-83765655
83766337
83766339
电话号码
025-83765677
83766337
8376633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