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画
凿刻千年的文明史诗
贺兰山岩画分布于宁夏贺兰山东麓27处山谷,现存2.7万余幅单体图像,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露天岩画群。核心区贺兰口峡谷内,密集分布着600余米的人面像岩画,包含太阳神图腾、戴羽冠的巫师及狩猎场景,其中重环双眼、放射状光芒的太阳神造像最具代表性。这些岩画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由匈奴、党项等游牧民族以敲凿、磨刻等技法创作,记录了祭祀、畜牧、战争等生活场景与原始信仰‌35。其粗犷写实的艺术风格融合多民族文化,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史诗”‌
历史遗迹
☆☆☆☆☆
正文全部
只看图片
仅阅文本
银川景区宁夏景区国内地区景区
Created on 2025-03-02, Last Modified on 2025-03-05

贺兰山岩画,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山东麓。沿贺兰山自北向南,包括卫宁北山在内,在黑石峁、贺兰口、苦井沟、大麦地等27处都有岩画遗存,总计约有组合图画5000组以上、单体图像2.7万多幅;已被记录的岩画单体图像有19752幅。

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远古人类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征战、娱舞、交媾等生产生活场景,成为研究远古人类文化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顺着这个多彩的岩画万花筒,可以窥见古代游牧人一幕幕富有生气的社会生活,唤起对人类一致性的认识,理解人类的发展历史。

1996年11月20日,贺兰山岩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2006年1月,贺兰山岩画被建设部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贺兰山岩画中较大量的是动物图像。根据古生物学家分析统计,共有野牛、野猪、野马、鹿、山羊、马、驴、狗、骆驼、虎、豹、狐、狼、熊等及禽类共35种,其中野生动物数量不少。动物栖息、捕食、嬉戏、交斗各有表现,构图简练,栩栩如生。在回回沟有一幅牛的岩画堪称“巨牛图”,长2.01米、高1.01米,与真牛一般大小,刻于40多米高的岩顶上。三道复线准确地勾划出“牛”的轮廓,在轮廓线内外,非同一次又刻有几只小山羊,大小映衬,使画面显得既神武又活跃。贺兰山岩画中有些动物图像怪异,形名莫辨,想必是业已消失的古代野生动物。

人物岩画数量很多。有不同正面和侧面人像,人和动物组合图像,人的面部图像和人面装饰图像。人物图像多无完整五官,但因其线条洗练且构图准确,给人以形神兼备之感。其中,尤其是贺兰口的人物画像最为集中。在这条长约540米,平均宽度不足50米的山谷两侧,共有708具构图奇特、形象怪异的人面像或类人面像。

在世界各地岩画遗存地,贺兰口是人面像岩画最多的地方。这708具人面像形态各异,各具表情,很少雷同。对于这些表现怪异的人面像图像,岩画研究专家普遍认为是史前原始社会时期盛行巫术的产物,表示对神灵和图腾的崇拜和宾服。如有一幅刻画细致的人面画像,研究者和旅游观光者形象地称它为“太阳神”。画面用放射状线条代表太阳的光芒,向外夸张凸起两腮,怒睁一对环眼,十分威严甚至恐怖,使人看到它便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贺兰山岩画里有一部分表现天体的图像,有太阳图、星辰图、云像图和天体组合图,都以太阳为中心,星月相伴,反映出先民对大自然的认知。

一幅幅放牧狩猎的图画,也是一场场艰苦的搏杀,一幕幕激烈的征战,一曲曲久远的牧歌。狩猎图表现了多人猎虎,群犬逐鹿,弯弓劲射,策马奔驰等各种场面,观之仿佛耳边听到了野兽的吼叫、烈马的嘶鸣和猎人的呐喊,场景激烈壮观。苦井沟有一幅猎虎的大幅岩画,整个画面由几组图像构成。画面上方并排有数只岩羊,对面的猎人正弯弓搭箭,岩羊似将应声倒地;左侧上方猎人侧身而立,举弓射杀迎面奔来的几只北山羊;下方,一头狼正紧追一只亡命的盘羊;画面中央,一只老虎张牙舞爪,形象夸张,困兽犹斗,蓄力反扑,三个猎人弯弓持弩相搏,几只箭镞已射中老虎的头部,四周还有几只猎犬围着老虎狺狺狂吠;画面下方,鹿、马、羊、犬东奔西突,而守在远处的猎人正高举着棍棒等着它们呢!

交媾是贺兰山岩画中一个鲜明的主题。表现男根女阴、男女拥媾、动物交配的画面时有所见,还有一些可能是象征生殖、生育、生息的符号图形。交媾图突出显露男女生殖器官,硕大而坚挺的男根,简略但很夸张的女阴,十分抢眼。交媾在热烈地进行,它是远古先民对生殖繁衍的崇拜和憧憬,是对生命延续的向往和讴歌。

贺兰山岩画中舞蹈和祭祀的画面,表现出热烈、欢快、隆重。那一幅幅舞者图形,单人独舞,双人对舞,多人群舞,观者仿佛看到舞者的头饰、衣袖随舞而动,耳边仿佛响起节奏欢快的歌声。

版权问题公司简况旅游热线:025-85600023
网页二维码
在线咨询
电话号码
025-83765655
83766337
83766339
电话号码
025-83765677
83766337
8376633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