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
朝辞白帝彩云间
白帝城景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地处长江三峡西入口,东望夔门,南临白盐山,西接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这里集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于一体,既是国家级5A景区,又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线上不可错过的起点。
历史遗迹
★★★★★
正文全部
只看图片
仅阅文本
重庆景区重庆景区国内地区景区
Created on 2025-03-08, Last Modified on 2025-03-08

白帝城·瞿塘峡景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地处长江三峡西入口,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接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距奉节县城东10余千米。 1982年,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被批准为长江三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21年,奉节县白帝城被评为重庆市首批历史名园。 2022年7月,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22年12月16日,重庆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正式授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总面积4.7平方千米,主要由白帝城、瞿塘峡两大景区构成,名胜古迹众多,融自然与人文、诗情与战火为一体,是饱览长江三峡壮丽之美的起点。央行发行的1999年版与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背面图案是夔门。

【瞿塘峡】 又名夔峡。古时称广溪峡、巴峡、西陵峡等,为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名胜古迹最为丰富。峡谷陡峭,两岸双峰欲合,断岩千尺,古木苍藤,好似绣幕高悬;峡中江水排山倒海,势如山崩,声震数里。2008年,三峡大坝蓄水至海拔175米后,瞿塘峡已是高峡平湖,两岸险峰峻石依旧,既有满山红叶似彩霞的绚丽多姿,又有碧水荡漾、烟波浩渺的静美壮阔。

【夔门】 位于瞿塘峡西口,赤甲山雄踞江北,白盐山耸立江南,隔江对峙,绝壁如削,天开一线,峡张一门。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这里的河宽只有百余米,杜甫诗赞“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高约千米的赤甲、白盐两山对峙,滚滚激流、滔滔浪花就从这门中争喧着挤进去。因其水大河窄,故汛期水位一日之间可陡涨20米,年水位的变幅甚至可相差50米。

【赤甲山】古《奉节县志》[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版]记载:“赤甲山不生草木,土石皆赤,如人袒背,故曰赤甲。”每当斜阳西照,红色的岩石就像一堆熊熊燃烧的烈火,形成“赤甲晴晖”的美景。赤甲山海拔1388米,为三峡主峰,东迎朝阳,西送晚霞,气势恢宏。依据唐代大诗人杜甫“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的诗句,称此景观为“三峡之巅”。

【犀牛望月】 位于瞿塘峡南岸白盐山腰,有一兀立的巨石,宛若犀牛横卧,侧头东望,好像凝视夔门上面的月亮,故称此景为“犀牛望月”。

【黄金洞】 夔门白盐山壁有一洞穴,上是70米悬崖,下有200米深谷。据传西汉公孙述兵败前秘密将数年积蓄的金银珠宝藏于洞里,以备来日东山再起,故名“黄金洞”。2000年前,古代巴人集体在此洞消失,成为中国史学界的千古之谜。1998年8月25日,中国、英国、爱尔兰3个国家组成联合探险队,登上夔门绝壁,进入黄金洞,在洞中发现遗骨、岩画涂鸦、古代兵器、家用器皿等。

【滟滪堆】 原是横亘在瞿塘峡口、白帝山下的一座巨礁。长30米、宽20米、高40米,逆江而立,犹如一只凶猛的拦路虎,横截半个航道,自古以来撞沉无数船只。“滟滪回澜”以狂澜万卷、泡漩千重闻名遐迩。光绪《奉节县志·山川》载:“滟滪堆,屹立瞿塘峡口,中流之巨石也。邑人自古相传:滟滪堆下面有夔龙,夏天水涨,龙从西瀼河(今梅溪河)潜入龙潭沱,伏于龙王庙下;秋天水涸,又回滟滪。”如遇久旱水枯,滟滪可露大半,其下有三足如鼎,滟滪堆虽有覆舟危险的一面,但也有导航安全的一面。1959年冬,整治川江航道时,滟滪堆被炸掉。从此,瞿塘峡口变“天下至险”为“高峡平湖”。唐宋多位诗人以“滟滪堆”为名为题咏叹。

【凤凰泉】 是位于白盐山绝壁底段的一个宽敞的偏岩洞,洞前一大钟乳石,高8米,底部直径6米,内出清泉,其形酷似一只凤凰引颈伸入岩隙中吸饮清泉。“凤身”长满水麻柳树,恰如满身凤羽,头上天生一根小灌木,正像凤之顶冠,清风拂过,绿羽翩翩,栩栩如生,故名凤凰泉。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凤凰泉被淹没。

【白帝城】 位于瞿塘峡口,距奉节县城以东10千米。四面环水,踞水陆要津。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四川,见此地险要,易守难攻,便修建城池,方圆约五里,并屯兵防守。当时城中有口古井,常常有白雾升腾,有人传言这是“白龙献瑞”,要出新天子之吉兆。于是公孙述“跃马称帝”,自号“白帝”,其所建城池得名“白帝城”。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汉光武帝刘秀派兵入川,公孙述战死成都。公孙述称帝12年,在其称帝期间,各地战乱频繁,唯白帝城一带较为安宁。他死后,当地百姓感念其恩,便在白帝山上修建一座庙宇,供公孙述像以做祭祀,为白帝庙。乾元二年(759年),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早发白帝城》诗使白帝城蜚声海内外。2007年三峡大坝蓄水至海拔175米后,白帝城已成四面环水的孤岛。

【白帝庙】 位于半岛最高处,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91.2平方米。庙内有前殿(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白楼等古今建筑,有东碑林、西碑林、文物陈列室、悬棺陈列室等景点,白帝庙北侧有“三峡第一碑林——竹枝园”。史载:“述殁,国人于白帝城建庙祀之。”明正德八年(1513年),四川巡抚林俊以马援“子阳(公孙述字子阳)井底之蛙耳”为据,毁公孙述像,另祭祀江神、土地神和汉将马援(伏波)像,改称三公祠。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巡抚司朱廷立和按察司副使张俭取“先主武侯同门宫”之意,将三公祠更名为义正祠,祀蜀汉昭烈帝与丞相诸葛亮,并塑立雕像。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巡抚段锦又增塑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像,改义正祠为明良殿。至此,“白帝庙内无白帝,长祀蜀汉人物”的格局一直沿袭至今。清代先后整修过庙宇,格局基本形成。1974年至1976年进行全面维修,1977年春节开放。1992年,白帝城博物馆在白帝庙北侧修建“三峡第一碑林——竹枝园”,形成今格局。

【瞿塘峡古栈道】 位于瞿塘峡口至白果背一带,全长12千米,最宽处3米,最窄处1米,高2.5米。清道光三年(1823年)建白果背一段栈道,光绪十五年(1889年),夔州知府汪鉴筹款开凿风箱峡至西边峡口一段。在瞿塘峡内一段有4千米全是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槽形路基,施工时,“工匠无所凭借,对壁凿孔,层累而上”。栈道修成后,能行夔州知府的八人大轿。漫步栈道,上顶万丈悬崖,下临滔滔大江,仿佛凌空遨游。为了纪念这一千古壮举,后人在崖壁上刻“开壁奇功”和“天梯津棣”的赞词。三峡大坝蓄水后,瞿塘峡古栈道大部被淹没。2016年启动古栈道复建工程。

版权问题公司简况旅游热线:025-85600023
网页二维码
在线咨询
电话号码
025-83765655
83766337
83766339
电话号码
025-83765677
83766337
8376633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