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三峡中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灯影峡两岸, 面积276平方千米。
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一说“龙津溪” )、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 融合了地质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峡江码头文化和抗战军事文化。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
【水上人家】 为古帆船群景点, 位于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通过在近溪的一边筑起水坝拦截龙溪水,实现水位抬升1~2米。龙溪桥横跨水面,溪水碧绿,林木苍翠,“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此处主要表演渔民搭乘古帆船撒网捕鱼的场景,再现峡江渔民祖祖辈辈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延续古老的渔文化。
【溪边人家】依山傍水,一半着陆,一半入水。吊脚楼建筑景观,主要表演为山里妹子捶洗衣服、唱情歌的场景。
【山上人家】 吊脚楼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杆栏式建筑”。峡江一带地势险峻,房屋多依山势而建,木质结构,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拥。遇到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其独特之处是前低后高,侧面有走廊,后面有阳台,俗称“走马转角楼”。一般分为上下两层或三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堆放杂物,还可防止毒蛇猛兽侵袭。吊楼有大有小,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吊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由于临江,地势险要,一户人家的一套居子,往往有三四个层次,似台阶一样。山上人家屋子通常仅仅相距几个台阶,进入屋子,穿过一道门,又一架台阶把你引入另一处居室,好像捉迷藏一样,回廊九曲八折,遮遮藏藏,外人进得去,却难走出来。在这些老屋里走一走,便可领略到峡江人顺应自然,又不断地与自然抗争,执着地营造生活,又拼命地享受生命的个性。而屋顶上的遮盖物,也是大有讲究的,有盖泥瓦的,也有盖茅草、石板和青瓦的,各有所喜,也各有其说。盖泥瓦的人家会说“黄土上了屋,家人都幸福”;盖茅草的人家会说“茅草屋里腊肉香”;盖石板的人家会说“石板底下有福享”。但这都体现了峡江人民的乐观、风趣和对生活的热爱。走上吊脚楼,檐角高翘,曲廊盘绕,举目四望,风光如画,大有空中楼阁之诗画意境,有诗赞叹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石令牌】 据《东湖县志》载:“江南有巨石横六七十丈,立万仞之势,如牌筏,因名石牌”。 [11]石令牌高3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 [11]它直如刀刃,通体纯白,有璧立万仞之势。 三峡的山峦是连绵牵延的,可是到了这里却腾挪出一个空间,让石令牌恍若横空出世,矗立江岸。它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前后左右都如刀削一样平整,好像人工精心制作的“牌”一样,形成一大地质奇观。
【灯影石】 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灯影石”即由此得名。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灯影峡时,曾题诗赞叹:“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是西陵峡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明月湾】 浩浩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长江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3]船过明月湾,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灯影洞】 灯影洞幽深狭长,长约1500米,洞内岩溶地貌景观奇特,洞道地形多变。洞内的“五色奇音石”是灯影洞最绝妙的景观,它色彩丰富,呈黑、白、黄、灰、绿五色交织,色界明晰,用手敲击,可闻鸣锣击鼓之声。洞内一条落差达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缓缓无声,或状如洪钟,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鸣。
【石牌抗战纪念馆】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为保卫陪都重庆,15万中国军队围绕石牌与10万日寇展开了殊死拼杀,取得了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辉煌胜利,粉碎了日寇觊觎重庆的美梦,成功地阻截了日寇进犯大西南的铁蹄。此战是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场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
石牌抗战纪念馆是三峡地区第一个综合性抗战纪念馆,修建在当年抗战的军事遗址之上,馆舍面积440平方米,由凭吊缅怀大厅、多媒体展览厅、图文展览厅、实物展览厅四部分组成,收藏珍贵实物200余件,珍贵图片近100幅。2003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将石牌抗战纪念馆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蛤蟆泉】 蛤蟆泉位于灯影峡南岸扇子山下,泉水处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只张口吐舌、睁眼鼓腮的蛤蟆,因而得名。蛤蟆泉泉水四季长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石牌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明月水,明月水,小蛤蟆吐的活宝贝,泡茶茶碗凤凰叫,煮酒酒杯白鹤飞,十里闻香人也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