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是一出唱不断的京剧,是一处游不尽的湿地,是一壶饮不完的茗茶,等候着您,细细品味!沙家浜风景区位于明媚秀丽的阳澄湖畔景区,占地面积6000多亩,交通便捷。景区利用革命历史、绿色生态、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建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沙家浜湿地公园、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先后形成了红色教育游、绿色生态游、金色美食游、演艺文化游、休闲养生游等旅游产品,是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景区全力打造的大型实景剧《让子弹飞》、《芦荡烽火》已相继上演,该剧运用现代高科技特效手段,演绎沙家浜的传奇故事,运用诙谐、幽默的表演手法,讲述军民紧密配合,共同抗击日顽的英勇斗争故事。实景剧、京剧表演、石湾山歌等众多演艺节目现已成为沙家浜又一大特色品牌。
景区追求大自然生态和野趣,营造水乡“森林公园”,各个不同的地块,形成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以及万竹岛,同时追求“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意境,绿化与芦苇构成一个协调、和谐的大自然生态景观,春是桃红柳绿,夏是荷藕飘香,秋是杏林尽染,冬是雪融芦花,四季如诗如画。碧波之上,橹声咿呀、渔歌阵阵;万绿丛中,鸟儿婉啼、苇香扑鼻,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水乡特色。此外,独具特色的端午龙舟赛、民俗风情展、风筝表演、江南吴歌会等活动,也体现了沙家浜深化的文化内涵。
景区推出的探访《沙家浜》故事,追寻阿庆嫂、郭建光踪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之“红色教育游 ”;忘却都市喧嚣,呼吸新鲜绿色空气之“绿色生态游”;品尝阳澄湖大闸蟹,享受“持螯赏菊、对酒当歌”意境之“金色美食游”;漫步沙家浜古镇,品味浪漫与怀旧的“影视文化游”,以独特的魅力享誉旅游市场。
【历史纪念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的沙家浜风景区,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492平方米,采用历史图片、仿真环境、实物展出、半景画、声光电等现代艺术手法,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两大主题,主要展示了沙家浜的革命历史、新四军在这里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战斗历程、后方医院伤病员养伤的情况、京剧《沙家浜》的诞生历程和沙家浜部队的发展历史等情况,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沙家浜的革命斗争史实,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红石民俗文化】红石民俗文化村集江南水乡特色建筑之大成,再现抗日战争时期江南水乡小村风貌,建筑依水而建,前是宽阔水面,橹声咿呀,苇叶青青,一派水乡恬静;后是新篁、荷塘、小溪,一片农家景象,展现了沙家浜独特的民俗风情。
红石民俗文化村设有文昌阁、土地庙、根雕馆、婚俗馆、古船馆、春来茶馆、古戏台等景点,其中古戏台定时演出京剧《沙家浜》著名唱段如智斗等。
【芦苇迷宫】沙家浜芦苇活动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上芦苇迷宫两大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追寻野趣和体验新四军辗战芦苇荡情景的场所,有诗云:“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漫步、泛舟其间,苇香扑鼻,野趣横生。
【影视基地】横泾老街影视基地保存了农村建筑旧貌,吸纳江南小镇精华,重现了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江南乡间风貌和文化特征。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此外还有《三言二语》、《金色年华》、《中国酒王》、《茉莉花》等电视剧到此取景拍摄。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每天定时有挑花担表演和婚俗表演,此外,京剧《沙家浜》每天准时上演。
【国防教育】沙家浜国防教育园位于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北侧,占地130亩,由拓展训练区、彩弹射击区、军事武器展示区、抢滩登陆射击场、户外野营帐篷区等部分组成,是沙家浜风景区为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普及国防知识,增强旅游可参与性,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而建设的又一新的亮点。
【芦荡湿地】沙家浜芦荡湿地占地998亩,总投资共一亿元,围绕凸出湿地的典型特征,着力打造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湿地园区。通过选择芦苇、芦竹、蒲苇、朴树、女贞等当地典型的湿地植物与耐水湿植物,营造具有江南水乡特征的湿地植物群落。通过河道调整,形成凹凸程度丰富的湿地水岸线,增加岛屿破碎度,生成理想的湿地空间形态。通过土方改造,形成水下坡地,营造出适宜各类湿地植物生长的浅水区域。通过还原常熟典型的古镇村落,为游客展现原汁原味的传统江南水乡渔民特有的生产、生活状况与民风民俗。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参与性活动,吸引游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使游客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各种湿地知识,增强环境与生态意识。
“绿波不尽尘难染,芦苇深处浮人家”。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芦荡人家,飞鸟闲逸、游鱼戏水的湿地娱乐园,荇菜参差、苇叶摇曳的湿地植物园,描绘了明日沙家浜惬意田园的诗意画境,展现了沙家浜不一样的大自然乐趣。
【春来茶馆】再现了当时遍布沙家浜村落的小茶馆原形,“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竹林嬉戏、听戏品茗,尽享农家生活乐趣,与芦苇迷宫相得益彰。良好的大自然生态,是追求回归自然“绿色旅游”的极佳选择。
【文昌阁】又名魁星阁,文昌,星官名。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旧时多为读书人崇祀。沙家浜历史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于1928年4月在文昌阁内建立。革命烈士石楚材在1927年至1929年间,经常以文昌阁为基地,开展革命活动,所以我们现在重建文昌阁。文昌阁有二层,楼下那张挂的是文昌帝君像,楼上展示的是孔子十大弟子的一位—常熟人言子(子游),以及常熟历史上的八个状元。天下学子若在此朝拜,感动文昌帝君,高考即便不是状元,也会名列前茅。
【现代京剧《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它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提出了修改意见,剧名由毛泽东主席定为《沙家浜》。
故事讲述,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日伪武装,继续为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