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天柱山
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般指潜山县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于2011年获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山川荒漠
☆☆☆☆☆
正文全部
只看图片
仅阅文本
安庆景区安徽景区国内地区景区
Created on 2017-12-13, Last Modified on 2017-12-13

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西部的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县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天柱峰)地理座标东经116°27′,北纬30°43′。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于2011年获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天柱山属大别山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山体主要由万山(地质界惯用的天柱山的俗称)岩体组成,位于安徽省岳西县、潜山县接壤地界一带。呈北北西向展布,切割公界尖背斜,被菖蒲——响肠和水吼岭——陈岭头火断层的夹、地表层不规则岩基出露面积120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带多数被掩盖。接触带附近岩体的岩面粒度变细,围岩发生硅化。岩体的东、西、南三侧沿接触带,均明显可见长石交代作用构成的所谓“边缘混合岩”,其宽度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岩体内含有少量的细粒斜长角闪片麻岩残留体,边部可见烘烤现象。岩体西边的白马潭一带,可见到其内有围岩的残留成份。岩体的长石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脉发育,主要呈北东向斜列排列。其次还见有闪长斑岩、细品岩脉等。

【天柱峰】简称主峰。海拔1488.4米,在潜山县城西北约30公里的深山中。《史记》、《汉书》均有记载。它与周围岗峦似是断隔却又衔接,如春笋状平地拔起500余米。中丰顶锐,腰围1.5公里左右,全身石骨,如钢锥,如石柱,如青莲花,如玉芙蓉,如刺天宝剑,如擎天巨臂。峰顶南壁,横镌清咸丰都统李云麟“孤立擎霄”和国民党抗日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中天一柱”8个两平方米左右的大字;峰腰西南壁竖刻着民国29年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军长张义纯近1平方米的“顶天立地”4个大字。这些题词都是对天柱山主峰奇特造型的绝妙状写。《道书》以天柱峰为司命真君发祥所都,称作“司命峰”。每当日出,霞光首先射照天柱峰顶,因呼“朝阳峰”。潜山古为皖伯属地,此峰为一地镇山,古称“皖伯尖”。其它诸名,多就其孤峰耸起之义而生,如蜡烛尖、笋子尖、单尖等。旧志载:“有云鹤往来其上,上古赫胥氏葬此”。

【花峰】在主峰区,紧傍天柱峰西南侧,海拔1380米。峰顶有怪石重叠开裂如菊花花瓣,故有此名。凝视久之,所有“花瓣”又如在微风中翕张欲动,其状十分奇绝。与天柱峰相挨处,两边削壁如利剑劈开,裂缝深而且匀,下临绝壑,险峻异常。人称此缝为“小天门”。花峰整个形体,与主峰相似,以峭耸见奇,因又有“小天柱”之称。

【天池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500米,海拔1426米。峰头为赭色巨岩,中裂两道不可见底的深坼,坼宽各米许。前人仅架两截条石为桥,恍如天台石梁,人称渡仙桥或试心桥,因深坼中无风之日也有冷气上冲,是就其“非仙莫能过”,“非无隐私者莫能过”之义而立名。前人曾作诗戏曰:“莫谓心难试,请君渡此桥。但能鉴白水,即可对青霄”。顺治志称“天池峰上有丹瓮岩,两相挟,中如瓮”,亦指此处。又以两桥之间仅尺许,三步即可越过,俗称三步两道桥。桥北岩顶平面,约10平方米,有天然凹宕两个,深不盈尺,积水莹澈,终年不涸,人称天池;峰名源生于此。稍有风起,水珠飞溅,如喷珠撒玉。峰北悬崖绝壑,人不敢俯视,因称试心崖。此峰与天柱主峰隔壑相对,晴明天气,可历数主峰木石,是饱览天柱雄姿的最佳处。壑中云蒸霞蔚,紫雾晴岚,时或出现“佛光”。

【衔珠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600米,右连飞来,左接天池,海拔1413米,峰顶两岩高竖如唇,中夹一个珠圆大石,故名。从南关寨西眺,又如双掌捧珠。总关寨在此峰下。

【飞来峰】在主峰区,衔珠峰南700余米,海拔1424米,相对高度400余米,峰之巅有大石横眠,如帽、如盖、如牛眠、如虎卧。乡人传说,此峰不断上长,仙家路过,摄巨石压顶,抑其长势。明达观和尚曾咏诗诮此说无稽,诗曰:“飞来原不是飞来,都是胡猜与乱猜。既是飞来飞得去,缘何万古立苍台。”石名飞来,亦以飞来名峰。峰三面皆削壁,惟北面悬绳可上,据药农介绍,峰腰有雷公洞、乌龙井。西南悬壁间,石鳞斑斑,状似龙鳞,俗称黄龙甲。鳞斑分布,极似今安徽省图形,确属一大奇观。

【三台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750米,飞来峰东,在龙吟虎啸崖上,海拔1410米。峰顶巨岩相迭如三级大台阶。《旧志》“上台如丽,中台如倚,下台如随”。

【月华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800米,三台峰南,海拔1400米。峰巅有一巨石,形状奇特:从牛马城北望,似上弦新月,人呼月牙石,也就此称峰为月华;自象鼻石西眺如两叟对奕,“仙人对奕”即指此;立神密谷口向南遥瞻,则如孔雀开屏。移步换形,变化万千。乌以风称此峰为宝月峰。

【玉蕾峰】天柱峰南约500米,海拔1350米。峰顶巨石光润如黛玉,峭拔圆凸如花蕾。自拜岳台南望之,形似朝天鳌头。

【石榴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550米,海拔1284米。峰顶巨石“突然如结”,形状浑然,顶端裂口处似有籽粒,酷似石榴。

【皖伯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约200米,五指峰之北,海拔1370米。《旧志》载:“周封大夫于皖,而皖之名始著”,“入为大夫,出为伯,奄有皖地”;“史逸其名,民颂其德,乃以皖伯名峰,使传之后世”;“上有仙丹函”。

【蓬莱峰】天柱峰西南约100米,海拔1350米。西、南、北三面崖陡壁削,巨壑万仞;峰顶狭长险绝,纵百余米,宽仅二三米,古木藤蔓盘绕,往来其上,无人不胆颤心惊。今已修建石级和护拦。峰腰时有烟云缭绕,峰顶时隐时现,宛若蓬莱仙境。

【五指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600米,海拔1373米。峰顶巨石纵裂,自良药坪望之,如五指竖伸。换一个角度,“五指”中之“大指”,粗于其它“四指”数十倍,高耸独立,自成一峰,自西关寨眺望,则如一大方印搁置高空,故又名石印峰。

【丹霞峰】峰名丹霞者有二:一在天柱峰南,五指峰北,旧志称“顶有神丹,或现如霞”;一在良药坪东,焙药岩边,受“丹灶苍烟”映照,山峰常笼罩于烟霞之中。宋孙仅诗“霞生万仞丹”,或即指此。

【石灯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2.5公里,良药坪东,海拔1135米。峰顶圆石如盘,盘西沿凸出一尖角,有如山乡菜油灯盏,乡民因称石灯。距仙拳石甚近,横看峰前大石伸出如怪兽,形状吓人。

【打鼓峰】又称仙鼓峰或石鼓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约1000米,海拔1290米。峰顶有大石凌空,远望浑圆如鼓,南山有鼓槌石遥相对峙,乡民将其配套呼之为“仙人打鼓”。从走马岗回眺,峰顶危石丛聚如两只猛狮,又称“双狮戏球”。下有一线梯。绝险。沿焙药岩东行1公里许可至峰顶,再汲绳而上,可至登仙峰脊背。

【莲花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约700米,良药坪北,打鼓峰西,海拔1306米,峰顶岩石开裂,如莲花怒放,故称莲花峰。“莲瓣”中有天然洞穴,称莲花洞,可容数十人。峰上及洞内,皆有先民凿石架屋痕迹。自青龙背南眺之,形状最奇特。

【青龙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约500米,西邻柬之洞,东接莲花峰,海拔1370米,乌以风以“坦腹石”代此峰名,谓为“登西关石级约三百,右转见大石横卧,上圆下垂,如人仰卧虚空而坦其腹者,呼坦腹石。平坦处可坐百人,东望龙舒诸山,重岩迭嶂,亘绵千里”。峰顶之青苍石冈,狭长陡险,似青龙卧伏,人称“青龙背”;峰之西巅,怪石高翘,有如青龙昂首,故名青龙峰。

【石楼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约500米,青龙峰西,海拔1328米。整个峰体巨石层迭,如楼阁高矗,巍峨壮观。宋团练使孙仅叹曰,“石楼平郡堞,天柱倚云端”。如选一定角度仰视,“楼阁”西侧,有数石如列仙环坐。今人称此景为仙人别墅。峰下多兰蕙,由西关至总关,行经峰前,幽香扑鼻。

【回狮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3000米,良药坪南,海拔1142米。峰顶怪石巉岏,形如雄狮横卧,侧首西北作回顾天柱主峰状。立良药坪南望,酷似。飞来峰下有圆球状大石,遥与回狮相对,合称之为“狮子滚球”。自良药坪有步径可登峰顶,远眺近揽,峰峦回环,蔚然大观。“炼丹湖”大坝建于此峰之下。

【登仙峰】天柱峰东南约3公里,海拔1150米。“丹灶苍烟”在其西侧。西北接莲花峰,东南连石鼓峰。由东关猱攀,可至其顶。峰顶狭长似鱼脊,横石高如天堑,旁多老松,蟠根屈干,皆千百年物。在此北望峰壑,可见千掌耸翠,万螺竞鬟,司元、天柱之间怪石嶙峋,宫台巍列;烟霭迷离,使人神摇目眩,飘然若仙。史可法登此,叹为奇绝。新建炼丹湖在其下,湖水蓄满后,山光水色,相映生辉。

版权问题公司简况旅游热线:025-85600023
网页二维码
在线咨询
电话号码
025-83765655
83766337
83766339
电话号码
025-83765677
83766337
83766339
微信二维码